第一百七十五章 寻机-《来自角落的潜伏者》


    第(2/3)页

    “选择”这个词大概得要烙印在他人生词典的第一页,就算非要按照首字母排序到后头,也得珍藏在书签收藏夹里标明“重要”的收藏夹。

    那年秋天,他正忙着张罗一笔正式的项目投资。

    梁自衍绝不缺钱。虽然他父亲变成鳏夫后偶尔会带来一两个潜在的继母,但终究也没有真的再娶,更别说制造出其他可以继承财产的后代。因此,那位对把指缝里流淌过的钱财随便抛给还算一表人才的独子没有任何其他阻力。

    有了这样一笔慷慨无虞的初始资金,梁自衍才能凭借头脑制造出一份好看的财务报表,枫越公司也能够以“投资顾问+资金代管”的主营模式正式起家,刚好对接了梁自衍较为丰富的家族人脉乃至校友圈资源。再加上赶上了互联网最初的风口,技术部门再做点时兴小产品完全能够让收支平衡,甚至在各种意义上的圈子范围内打响了名气。

    只是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过多调用父辈财富制造的成功让梁自衍的成就感渐渐被冲淡,一些很久以前便埋藏在心中的思绪开始让他向自己原本不会涉足的领域伸出触角。

    这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如果没有这种铺垫,再加上三个必要的转折点,枫越公司无论怎样蓬勃发展,资本积累到了哪种地步,都不会成为后来这种模样。

    梁自衍人缘确实不错,以至哪怕没有父辈那些人脉,学校里认识的朋友也几乎都对他颇有好感,这件事让他能很轻松的和一些本就算的上人才的校友接洽。可这样的人也有一个隐藏颇深的缺陷——或许是某种遗传缺陷,他几乎认不清、也记不住人脸。

    这也就导致了第一个转折点的出现。

    虽然小公司的规模寒酸,再加上比很多资深猎头还要充沛的人脉资源让梁自衍不缺人力资源,但他总归懂得宁缺毋滥的道理。尽管枫越公司成立仅仅两年,每年的招聘时段也成了相对火热的boss直聘现场。冉冉升起的小微企业没有专门的人事部,简历都得让梁自衍亲自过目,也就在这时,他在恍惚间、久违地看到了一个颇为熟悉的名字。

    之后发生的事情很简单,面试、入职。这位名叫江卓的年轻人确实是人才,和梁自衍同龄但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人能力惊人,只是性格过分内向,如果不是贫困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也许的确更适合在他毕业的那所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邀请下留校任教——和面试时梁自衍刻意套出的话语内容一样。

    公司规模不大和任人唯亲两者结合或许也有独到的好处,起码在事业起始的一段时间是这样,大家几乎都是象牙塔内相处过的同学,哪怕是对顶头上司也没有什么拘束。
    第(2/3)页